混凝土这种材料,本身比较脆。要是没加钢纤维,被打击之后,弹坑壁上会有好多裂缝,把弹坑表面分成了好多小块。可要是加了钢纤维,靶体的弹坑壁就会受到钢纤维的拉扯和固定作用,基本上能保持一个完整的状态。这对于增强靶体抵抗多次打击以及被打击后抵御爆炸的能力,可是有着很大的用处。

能发现加了钢纤维的靶体,弹坑底部不在靶体的正中心位置。这就表明,在被打击的过程中,弹头钻进去的方向发生了很大的改变。要知道,在 3D 打印的钢纤维混凝土里,钢纤维是按照打印的方向排列的,靶体里的钢纤维跟对着弹头的那个面是平行排列的。在进行打击试验的时候,弹头垂直着靶体里的钢纤维往里面钻。由于受到靶体这种方向特性的影响,弹头在钻靶体的时候,受力很不均衡,所以就会朝着受力小、更容易钻进去的方向发生偏移。

咱们来看看各个靶体在被打击之前和之后对着弹头那一面的照片。为了能更好地进行分析,把靶体这一面的裂缝用黑色的线条给标记出来。从这些照片里能看出,只有 S1 号和 6 号靶体对着弹头的那一面出现了裂缝。S1 号靶体的主要裂缝是顺着打印的方向,也就是纤维竖着排列的方向,从外面一直往靶心扩展。6 号靶体的裂缝非常细小,就在靶体的边缘位置,靶心没有裂缝。其他的靶体,不管是普通的 3D 打印混凝土靶体,还是 3D 打印带有骨料层的混凝土靶体,都没有明显的裂缝。